第236章 苏婉入文人集会 冲破传统观念 (2/2)
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适时抖开卷轴,露出地契副本上未干的墨迹。
几个眼尖的文士已然认出,那落款处的私印纹路,分明与周砚之腰间玉佩的雕工同源。
秋风突然卷起满地金箔,苏婉发间的青金石步摇应声而裂,半片染血的金箔正落在周砚之脚边。
&34;今日叨扰了。&34;苏婉拢住碎裂的步摇,指尖沾了金箔上的血迹,&34;三日后文化集市重开,诸位若得空,不妨来看看真正的《天工集要》补遗本。&34;她转身时宽袖带翻了乌木匣,二十枚活字滚落在青砖上,恰好拼出半句&34;朱砂账册藏于&34;
周砚之的紫檀杖头重重碾过&34;藏&34;字模时,西角门传来瓦片碎裂声。
阿福摸着袖中暗藏的铜符,瞥见墙头消失的靴痕——正是昨夜在苏府窗外见过的军器监制式皮靴。
青砖上的铜活字被碾得咯吱作响,张老夫子的鸠杖突然横插进周砚之的紫檀杖下方。
老翰林枯瘦的手腕微抖,杖头雕着的玄鸟喙部精准卡住紫檀杖的云纹凹槽,两柄手杖顿时僵持在&34;藏&34;字模上方三寸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&34;周大人仔细搓了手。&34;张老夫子白须随语声轻颤,袖口滑出半截靛蓝布条——正是昨夜苏婉让阿福送去书院的&34;匠&34;字纹样。
人群里传出衣料摩擦声,三四个年轻文士不约而同摸向腰间佩饰。
苏婉注意到他们玉珏上的螭纹都缺了左爪,与工部去年失窃的那批贡品特征完全吻合。
她借着整理碎步摇的动作,将染血金箔悄悄塞进阿福递来的铜符夹层。
&34;诸位请看这方砚台!&34;周砚之突然扯下腰间青玉螭纹砚砸向石阶。
飞溅的碎玉中露出半片鎏金内胆,城南书院的青年博士突然惊呼:&34;这是先帝赐给河道总督的&34;
苏婉的绣鞋尖轻轻踢动滚到脚边的&34;于&34;字模,铜块撞上石阶迸出火星。
张老夫子适时咳嗽两声,鸠杖尖划过青砖上未干的血迹,暗红色痕迹竟逐渐显露出工部密账特有的朱砂编号。
&34;文化传承岂能困于死物?&34;苏婉解开发髻,染血的青金石坠子当啷落在乌木匣上,&34;三日前我在城郊义塾,见蒙童用芦杆扎成改良水车模型。&34;她弯腰拾起碎玉中的鎏金残片,&34;若按《考工记》,这等精巧构件该用多少匠银?&34;
人群响起窸窣议论。
那个戴鎏银熏球的青年突然蹲下身,用砚台碎片刮擦青砖,剥落的朱砂层下赫然露出军器监的鹰隼暗纹。
五个文士不约而同后退半步,他们的靴底都沾着同样制式的黑灰。
周砚之的喉结剧烈滚动,突然从怀中掏出卷泛黄的绢帛:&34;尔等睁眼看清楚!
这是大梁开国时的《文心敕令》,明文规定女子不得&34;
苏婉的指尖突然触到铜符内侧的凹凸纹路——那夜在工部库房摸到的密匣锁孔形状,与眼前文献的装裱金边完全契合。
秋风卷着银杏叶扑在泛黄绢帛上,某个熟悉的虫蛀痕迹让她瞳孔骤缩。
这分明是两个月前她亲手修补过的前朝残卷,当时缺失的第三页
染血的青金石在地面投下摇曳的阴影,苏婉看着周砚之抖开的绢帛上那道刺目的批红,耳边忽然响起三日前老铜匠的喃喃自语。
那夜熔铸活字时,老人曾说古籍装裱用的金箔,与工部亏空的官银成色
西角门传来瓦片二次碎裂的声响,阿福袖中铜符突然发烫——这是他们约定好的危险信号。
苏婉的绣鞋尖轻轻碾过那片虫蛀的银杏叶,叶脉断裂的声响与记忆里某本伪作撕裂的声音完美重叠。
喜欢庶女的权力逆袭()庶女的权力逆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