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7章 苏婉解文献之困 扭转舆论风波 (2/2)
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; 她弯腰拾起那片沾着墨迹的银杏叶,叶脉断裂处露出极细的金丝——正是工部亏空案里失踪的缠金线。
&34;周大儒若还要辩,不妨解释下为何敕令夹层藏着三年前江南贡品才有的金丝?&34;她将叶片递给老夫子查验,&34;还是说……您觉得太祖能预知百年后的织造工艺?&34;
秋风卷着金箔碎屑掠过飞檐,檐角铁马突然齐声铮鸣。
周砚之袖中滑落半枚残缺的官印,正与石板上的礼部暗记严丝合缝。
老夫子举着银杏叶的手剧烈颤抖,浑浊老泪砸在青金石地砖上。
西角门第三次传来瓦片响动时,苏婉看见阿福比了个&34;已成&34;的手势。
她低头抚平裙摆褶皱,茶渍在裙裾上晕出孔雀尾羽般的纹路——这是今晨特意用明矾水浆洗过的布料。
檐下铁马仍在叮当作响,周砚之盯着石板上未干的茶渍纹路,突然发出夜枭般的怪笑。
苏婉后颈寒毛乍起,瞥见那卷残破敕令的夹层里,隐约透出半枚朱砂印痕——正是三日前从她书房失窃的私章纹样。
周砚之踉跄半步,突然攥住袖中玉珏:&34;纵使敕令存疑,《女诫》总章所言&39;牝鸡司晨,祸之始也&39;又当如何?&34;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苏婉指尖轻抚腰间佩玉,这是昨日从相府藏书楼取来的南朝孤本残片。
她清晰记得泛黄竹简上那道裂痕,恰将&34;牝&34;字劈成两半。
&34;周大儒可知《女诫》原稿存于何处?&34;她解下佩玉掷向青石案,玉身撞击处迸出细小裂痕,露出内嵌的青铜薄片,&34;三年前我修补藏书楼地窖,在承重墙夹层发现此物。&34;
老夫子凑近细看,突然倒吸冷气:&34;这是前朝禁宫调兵符的制式!&34;
&34;正是。&34;苏婉用银簪挑开青铜片暗扣,取出一卷裹着鱼胶的丝帛,&34;《女诫》真迹共八十一字,被前朝镇北王熔在兵符里。&34;她抖开丝帛,残缺的篆文在日光下泛着血锈,&34;诸位请看第四列——&39;牝&39;字右侧本该是&39;匕&39;部,此处却刻着&39;戈&39;符。&34;
人群中有文士惊呼:&34;牝鸡司晨四字,原本竟是&39;持戈卫晨&39;!&34;
苏婉将丝帛覆在《女诫》抄本上,残存墨迹与抄本字痕完美重叠:&34;镇北王妃当年率娘子军死守潼关,这道伪作,怕是某些人怕女子掌兵特意篡改的。&34;
周砚之袖中玉珏突然坠地,碎成三块。
老夫子颤巍巍捧起碎片,对着日光转动:&34;这沁色分明是近十年新玉做旧!&34;
秋风卷着银杏叶掠过回廊,阿福突然从西角门闪出,袖口沾着未干的血迹。
苏婉瞥见他比划的暗号,指尖微微发紧——相府藏书楼方向腾起淡淡青烟。
&34;苏娘子!&34;书童跌跌撞撞冲进庭院,怀中揣着烧焦半角的账册,&34;藏书楼走水了!
三老爷说说是您私改古籍引来的天罚!&34;
苏婉按住袖中冰凉的青铜片,昨日藏书楼暗格里发现的火油味道突然在记忆中复苏。
她转身看向周砚之,发现对方袖口沾着同样的松烟墨渍——与今晨在藏书楼窗棂上发现的痕迹如出一辙。
喜欢庶女的权力逆袭()庶女的权力逆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