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/> (二)神石现世
当竹杖抵住肾炉(水)时,炉中突然喷出黑水,那是鄱阳湖底千年的沉疴。葛洪取出丹鼎中炼了三年的"五气朝元丹",将其投入黑水,丹药化作五颗神石,赤、青、白、黑、黄五色流转,正是对应五行的"补脉石"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"以我之丹,补你之脉。"葛洪将神石分别嵌入五脏炉鼎,神石与炉鼎发出震耳欲聋的共鸣,竟在龙腹中形成新的地脉循环。他看见定海珠的裂纹正在愈合,而孽龙的龙鳞也从幽蓝转为青玉色,那是灵气归正的征兆。
(三)以身合脉
就在此时,龙腹突然剧烈震动——孽龙意识到自己被破了法,正用尽全力撞击湖底的地脉节点。葛洪看见神石虽然稳定了五脏炉鼎,却无法修补龙腹上的裂口,那是当年黄帝斩龙时留下的旧伤,如今被定海珠的力量撕开,正在不断扩大。
"看来,唯有如此了。"葛洪望向自己的双手,掌心的丹纹与神石的光芒交相辉映,"当年祖父以息壤造丹炉,今日我便以肉身补龙脉。"
他解开青衫,露出胸前的丹道纹身,那是自出生便有的,此刻正发出太阳般的光芒。肉身化作流光,与五颗神石融合,形成巨大的五色神石,正好堵住龙腹的裂口。孽龙发出最后的悲鸣,身体坠入湖底,化作一座新的岛屿,正是后来的"灵应岛"。
三、天人感应
(一)裂峰重生
葛仙峰的裂缝在神石填入的瞬间愈合,新生成的岩脉泛着五色光泽,每道石纹都像流动的药液,治愈着山体的创伤。丹坪的丹炉虽然倾斜,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,炉中未完成的丹药吸收了神石的余韵,化作细小的光点,飘向山下的百姓。
"快看!峰顶上的裂缝没了!"老钟指着葛仙峰,见峰顶的岩脉呈现出青龙盘绕的图案,正是葛洪肉身与神石的结合体,"仙翁他他成了峰的一部分!"
百姓们跪在丹坪前,看见石缝中渗出的泉水变成五色,每喝一口,身上的毒雾残留便消失无踪。有人取来陶罐接水,发现水面上竟浮现出葛洪炼丹的幻影,他的青衫衣袂,已与峰岩的纹路完全融合。
(二)抱朴酒兴
三日后,灵山降下罕见的"五色雪"。雪花大如鹅毛,落地不化,反而融入泥土,催生出大片的灵香草。百姓们采集瑞雪,与灵山松针、七叶莲一同酿成"抱朴酒",酒香中带着药草的清苦,却又有回甘,饮者皆觉百病全消,就连垂危的老牛,饮后也能踏雪而行。
老钟将第一坛酒敬在丹炉前,忽闻云端传来青牛的低鸣。太上老君的青牛踏云而来,牛背驮着一卷竹简,正是葛洪新着的《抱朴龙脉论》,上面记载着此次补脉的心得:"龙脉者,天地之气血也。医龙脉如医人,需顺其性,补其虚,而非强其骨。"
(三)丹心永照
雪幕中,葛洪的青衫幻影浮现,他伸手轻拂丹炉,炉中突然升起一道青烟,化作他当年在太医院治病的场景:太子服下他炼的丹药,紫斑消退;信州城百姓喝了松针汤,赤疫退散;鄱阳湖畔的渔民,在他的指引下避开了孽龙。
"仙翁!"虎娃们举着雪球奔跑,却发现雪球在接近丹坪时自动融化,化作环绕丹炉的灵雾,"您真的变成石头了吗?"
幻影微笑,指尖轻点虎娃额头:"石头也好,青烟也罢,只要你们记得,灵山的龙脉,是由无数人的心血凝成,便够了。"话音未落,青牛的铃声响起,幻影与竹简一同融入雪幕,只留下丹炉上的"抱朴"二字,在雪光中愈发清晰。
四、丹气长流
太元四年,灵应岛上长出了一种新的植物,茎干如竹,叶片似莲,当地人称之为"抱朴草",据说能治百病,尤其对水湿之症有奇效。葛仙峰的岩脉间,常常能看到五色光晕流转,那是葛洪的丹气与地脉共鸣,守护着一方水土。
百年后,一位风水先生路过灵山,见葛仙峰的岩脉走势竟与人体经络完全一致,峰顶的五色神石,正是"中脘穴"的位置。他突然顿悟,写下《灵山龙脉考》:"昔葛仙翁化神石补龙脉,非仅镇孽龙,乃以丹道之理,通天地人之脉。故灵山之灵,在其能容,在其能化,在其能以人心之善,补天地之缺。"
晨雾又起,丹坪的古松在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葛洪的故事。而远处的鄱阳湖上,灵应岛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,岛上的抱朴草正在晨露中舒展,那是葛洪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味药——让每个靠近灵山的人都明白,真正的丹道,从来不是追求长生,而是像他那样,将自己化作补天的神石,永远守护着众生的安康。
喜欢大话灵山()大话灵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