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乐文小说网 www.7lwx.net,最快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!

是灵山的‘太极莲池’,”道童解释道,“北斗主水,南斗主火,莲心藏土,合五行生克之道。法师若遇大旱,只需在池心结‘水火既济印’,自能感应天地水汽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道童忽然取出一方玉匣,里面躺着三枚玉简:一枚刻着《黄庭经》,一枚刻着《金刚经》,最中央的玉简空白无字,却泛着温润的光。“前两枚经玉简传法,最后一枚传心,”道童将玉匣递给慧明,“真正的道藏,不在竹简木椟,而在——”他指了指慧明的心口,忽然化作青牛虚影,融入池心的金莲。

    三、道佛和鸣:云子棋盘上的天地劫

    (一)云母棋盘的天机

    当慧明从震惊中回过神,道童已在九曲桥中央摆好棋盘。棋盘由整块云母石雕成,薄如蝉翼却坚逾精钢,在月光下泛着青白色流光,隐隐可见周天星斗的轨迹。道童取出的棋子更奇:黑子如墨玉,刻着乾、坤、震、巽等八卦符号;白子似羊脂,雕着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字真言,每颗棋子都在轻轻震颤,仿佛内含活物。

    “此局名曰‘周天劫’,”道童执白先行,将棋子落在棋盘中央的“天元”位,“昔年广成子与达摩祖师曾对弈于此,可惜未分胜负。”慧明注意到,白子落下时,棋盘上竟浮现出少林寺的达摩洞与崆峒山的广成子殿,两座圣地在云气中遥遥相望。

    (二)禅机与道心的对撞

    慧明以黑子应在“三三星”,刚触棋盘,便觉一股罡气顺着手臂游走,竟与《易筋经》的行功路线暗合。道童笑道:“法师用少林外家功落子,倒合了‘刚柔并济’的道妙。”他第二子落在“七七天”,白子周围突然升起莲台,托着“卍”字旋转,与黑子的八卦阵相互绞杀。

    第三十六手时,慧明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“烦恼即菩提”,将黑子落在“劫材”位,竟化作十八罗汉的虚影,各持法器护住棋筋。道童抚掌赞叹:“妙哉!以烦恼为劫材,正是‘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’的真机。”他随手落下白子,竟现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景象,青牛尾巴扫过之处,罗汉们的法器纷纷化作莲花。

    棋盘上的争斗渐渐超出具象,慧明看见自己的每颗黑子都变成了菩提树,道童的白子则化作道德经竹简,树与竹简在空中生长缠绕,形成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演化图。当双方战至中盘,棋盘中央突然裂开云缝,露出三十三重天与西方极乐世界,竟在云海中相互倒影。

    (三)万法归心的终局

    子时将尽,道童忽然落下最后一枚白子,恰在“太极眼”位。瞬间,整个棋盘发出太阳般的光辉,黑子与白子同时化作光点,在云端拼出“道佛和鸣”四大金字。慧明看见,“道”字的走笔如青牛摆尾,“佛”字的笔画似莲花绽放,二者的笔画在交界处完美融合,形成前所未见的新文字。

    “法师可还记得,三年前三教法会上,三教大德共书‘三教归元’?”道童的声音变得缥缈,身影逐渐透明,“今日这局,便是当年的续章。佛道如阴阳,如日月,看似两仪,实为太极。”他抬手一指,棋盘上的光点飞入慧明的眉心,慧明只觉识海轰然一亮,竟看见卜灵山的过去未来在眼前闪过:千年前佛道初遇,五百年前共刻圣迹,还有未来信众们在莲池畔祈福的场景。

    (四)晨光中的印证

    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释迦塔,慧明发现棋盘已化作一块普通的云母石,唯有中央“天元”位留有淡淡指痕,形如“心”字。放生池里的金莲正在收缩,却在每片莲叶上留下了不同的符文:佛教的六字真言与道教的八大神咒相互交织,形成新的护持经咒。

    道童留下的玉匣躺在石桌上,那枚空白玉简此刻竟浮现出字迹,是慧明熟悉的师父笔迹:“佛道无二法,方便有多门。灵山千年事,都在寸心中。”他忽然想起昨夜道童说的最后一句话:“真正的道藏真传,是让每个信众都能在苦难中看见希望,在希望中守住慈悲。”

    是日正午,慧明在大雄宝殿开示,将玉匣中的经玉简展示给信众。当《黄庭经》与《金刚经》的光芒同时亮起,殿内的观音像与老君像竟同时转向莲池方向,仿佛在注视着同一个方向。张老汉带着孙子来还愿,孙子捧着从莲池捡的金箔,上面竟印着“烦恼即菩提,菩提即烦恼”的字样——正是慧明昨夜在棋盘中领悟的真机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尾声:莲池心印

    三个月后,信州遭遇百年不遇的蝗灾。慧明按照道童所授,在太极莲池结印祈禳。当他的指尖触到池心的“水火既济印”,满池金莲突然竖起,莲茎化作千万支金箭,射向遮天蔽日的蝗群。蝗群中竟传出“阿弥陀佛”与“无量寿福”的混响,转瞬便消散在莲花香中。

    玄通老沙弥在清理塔基时,发现道童留下的九节竹杖,竹节里藏着一卷微雕《道德经》,每字都刻在莲瓣上。更妙的是,当月光照在竹杖上,会浮现出道童与慧明对弈的全息影像,棋盘中的“道佛和鸣”四字,正随着四季更替变换颜色:春呈嫩绿,夏现朱红,秋染金黄,冬凝雪白。

    慧明常坐在莲池畔,看信众们在池边放生。当金色鲤鱼跃出水面,鱼鳞上有时显现金刚经偈语,有时露出道德经章句,更多时候,是没有文字的纯净金光——那是道藏真传最本真的模样:无需言语,无需经卷,当善念在心中泛起,便是灵山最动人的经咒。

    多年后,慧明圆寂前,将玉匣传给弟子,留下遗言:“道藏不在山上,不在池中,在每个众生愿意向善的心里。”他的骨灰撒入莲池时,池心突然升起七彩宝光,光中浮现出道童与昙摩大师的笑脸,二人并肩而立,脚下是盛开的金莲与盘旋的青牛,正是灵山千年传承的最好注脚——道佛和鸣处,莲花处处开。

    喜欢大话灵山()大话灵山。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