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是他当年救下的那只。“原来,恶龙用回忆设阵。”他轻抚鹿首,将灵芝小心收入背篓,幼鹿突然化作金光,在他额间印下柘木印记。
归途遇伏
下山途中,恶龙终于现身。赤鳞闪烁的巨影遮蔽了天空,尾鳍扫过之处,山岩崩裂。柘头握紧斧头,却发现恶龙眼中竟倒映着自己救过的百姓——原来,恶龙在吞噬地脉时,也吸收了凡人的记忆。
“人类,你为何执着?”恶龙的声音如滚雷。柘头直视龙瞳:“因为他们是我的乡亲,是我爹用命护住的土地。”斧头在他手中轻颤,柘木印记与灵芝荧光共鸣,竟在虚空中拼出“护民”二字。
四、丹成海晏(七日炼丹·柘木化仙)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神火炼药
回到石镇,老君以柘头的斧头为引,在临时搭建的丹炉旁念动《太清丹经》。柘头看着自己的斧头逐渐融化,化作丹炉的支撑架,斧柄上的老茧印记却始终不灭。“此斧已与你心神相连,如今化作‘定海神斧’,专克水妖。”老君将灵芝投入炉中,丹炉竟浮现出柘木的年轮纹。
第三日,丹炉突然失控,恶龙的虚影破炉而出。柘头本能地握住定海神斧,斧刃自动指向龙首七寸——正是他在峰顶观察到的弱点。“好!借凡人之勇,破仙人之阵!”老君趁机将金丹打入龙影,虚影发出哀鸣,化作清水渗入丹炉。
降龙时刻
第七日,金丹炼成。柘头带着丹药潜入恶龙巢穴,定海神斧劈开龙洞的刹那,他看见洞内堆满了历年洪水夺走的农具、衣物,还有无数动物的骸骨。恶龙庞大的身躯蜷缩在角落,眼中竟有悔意:“我本守护地脉,却被贪念吞噬……”
柘头将金丹喂入龙口,恶龙的赤鳞逐渐褪去,化作一条青蛇大小的灵蛇:“从此,我愿为灵山守水脉。”他想起峰顶的幼鹿,原来那正是恶龙的原神。当灵蛇游向浊水溪,洪水彻底退去,露出的河床里,竟密密麻麻全是柘木幼苗。
五、丹心永照(千年守望·柘头成圣)
石像诞生
百姓用柘头峰的赭红色花岗岩,依照柘头扛斧的模样雕刻石像。落成那日,峰顶的古柘树突然开花,花瓣如火焰般飘落,覆盖了石像的斧柄。老君留下定海神斧,插在石像旁的土地里,斧头所指方向,从此再无洪水泛滥。
柘头被玉帝封为“柘头仙”,却不愿升天,只愿化作柘木林,守护灵山的每一寸土地。百姓们发现,每当暴雨来临,柘头峰的柘木林会发出金光,引导洪水流入指定河道;干旱时,树叶会渗出甘露,滋养农田。
柘仙传说
千年后,柘头峰下的“柘木镇”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柘树,孩童们用柘木枝条制作护身符。每逢端午,百姓们会抬着柘头仙的石像巡游,斧头所过之处,病虫害自动退散。地质学家在峰顶发现“柘心石”,其纹理竟与柘头的斧柄老茧一模一样,印证了传说的真实性。
虎娃的后人在山脚下开了间“柘仙医馆”,用柘木树胶和灵芝孢子制药,治愈了无数顽疾。医馆的匾额“心有柘木”,正是当年老君对柘头的评价。
柘木长青
如今的柘头峰,柘木林已蔓延至整个山系,每到深秋,红叶如火焰般燃烧,恰似柘头当年的赤子丹心。山风掠过,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那个凡人樵夫的故事:他没有腾云驾雾的仙术,却用一把柘木斧,劈开了灾难的迷雾,用一颗赤子心,守住了人间的灯火。
地质勘探队在柘头峰深处发现了奇特的地质结构,其岩层走向竟与柘头当年攀登的路径完全一致。而在当地老人的口中,柘头仙的传说永远带着温暖:“当你在暴雨中看见柘木林发光,那是柘头仙在引路;当你摸到柘木树胶,那是他留给人间的护佑。”
暮色中的柘头峰,石像的斧柄闪烁着微光,与天边的晚霞交相辉映。柘头仙的身影若隐若现,他望向山下的万家灯火,嘴角泛起微笑——原来,最伟大的守护,从来不是仙术的绚烂,而是凡人心中永不熄灭的勇气与善良,如同柘木般,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,千年长青。
喜欢大话灵山()大话灵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