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一、云外仙踪:五峰环伺觅真源
饶州灵山有峰如莲心,五峰拱卫如五老朝元,中央平台方平如砥,可坐百人,此乃中台峰。其石色青灰间杂金斑,每逢朔望之日,平台中央便有紫气升腾,状若道家装束的仙人盘腿而坐。据《灵山志》载,南宋乾道年间,有一道人负琴抱剑,踏云而至,见此峰“五气朝元,三才汇聚”,遂解下腰间玉葫芦,以剑划地为界,从此驻留人间。
道人自号灵虚,生得面如冠玉,眉若远黛,道袍上绣着星斗河汉,足蹬木屐却不染尘埃。他初到中台峰时,山民们见其背负青铜琴,琴尾系着九色丝绦,无风自动,皆惊为天人。“此峰乃天地玄关,”灵虚抚琴而笑,琴弦震颤处,平台边缘的古松竟抽出新芽,“吾将在此布先天八卦阵,护持一方水土。”
二、茅庐初辟:松涛深处悟真常
灵虚的草庐筑在平台西侧,以古松为柱,藤萝为帘,门前凿有八卦形水池,引山涧清泉注入。池中养着三尾红鲤,乃是他从东海携来的“通幽鲤”,能感知天气变化。每日卯时,他必在平台上踏罡步斗,手中拂尘扫过之处,石缝里便长出止血的三七、解暑的薄荷,山民们路过时,总能在草庐外的竹篮里发现捆扎整齐的草药。
乾道三年夏,灵山百日无雨,稻田龟裂如龟甲,桃溪镇的井水皆成咸卤。灵虚观天象见火星犯南斗,知是旱魃作祟,遂取来七十二片松针,以朱砂书“止旱咒”,命通幽鲤衔针游遍五峰溪涧。三日后,中台峰顶突现龙形云气,灵虚踏剑而起,挥剑斩向东南方,竟有豆大的雨点砸落——那是他以本命真水,引动天庭滞雨。
“道者,贵乎顺应自然,”他向围观的百姓解释,同时将自己的玉葫芦分发给各村,“但见葫芦藤开花,便是雨水将至之兆。”果然,此后但凡旱象初显,玉葫芦上的藤蔓便会绽放蓝花,山民们依此提前蓄水,竟将旱灾损失减至十之二三。
三、万灵听法:青猿白鹤共晨昏
灵虚在中台峰修行三年,渐渐与山间生灵缔结默契。平台东侧的悬崖上,住着一群白毛灵猴,每日辰时必来听他讲《道德经》,听得入神时,竟能模仿他结出“太极印”;西侧深谷里的仙鹤,常衔来灵芝供奉,其鸣声与灵虚的琴声相和,竟成一曲《云门大卷》。最奇的是平台中央的“聚灵石”,每到月圆之夜便会浮现八卦光影,野兽们循光而来,围绕灵虚卧成太极图案。
一日,桃溪镇的孩童们在山涧迷路,灵虚掐指一算,竟让灵猴群带着发光的松果引路,自己则抚琴奏《鹤鸣九皋》,声浪化作云雾托住失足的孩子。待家长们前来感谢,却见灵虚正为受伤的狐狸包扎,脚边卧着瘸腿的山鹿,皆视他如至亲。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,”他指着石缝中顶开顽石的小草,“修行之人,岂可见死不救?”
四、天诏临凡:金阙震怒起雷霆
灵虚的声名传到天庭,却是在瑶池蟠桃宴上。当七仙女说起人间有“活神仙”能呼风唤雨,引得万灵朝拜,掌管雷部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拍案而起:“下界凡夫竟敢僭越仙权,若不惩戒,何以立天威?”玉帝虽念灵虚护民有功,却架不住诸神撺掇,终降金旨:“着托塔李天王率十万天兵,收伏灵虚,永禁紫微垣。”
&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