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乐文小说网 www.7lwx.net,最快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!

照汗青

    战斗从辰时持续到酉时,插旗峰下尸横遍野。李猛被副将斩于马下,临终前望着峰顶的古松,惊见松针竟在风中排成“旗”字,方知此峰果然有神灵护佑。云旗清点战场时,发现二十面战旗全部染血,却无一面倒地——背旗的死士们,有的被箭射穿喉咙,仍死死攥着旗杆;有的身中数刀,却以身体为柱,让战旗始终高扬。

    当晚,云旗在峰顶举行祭旗仪式。他脱下战袍,用泉水洗去血迹,忽然发现战旗上的白虎纹,竟与古松的年轮暗合。“此松乃天地旗魂所化。”他跪地祭拜,将二十面战旗系在松枝上,风过时,旌旗猎猎声与松涛声交织,如同千军万马在云端奔腾。

    百姓们抬着酒肉前来劳军,却见将军靠在古松旁睡着了,手中还攥着断剑。他的铠甲下,一道尺长的伤口从肩至腰,血肉翻卷,却被战旗上的布条草草包扎——那布条,正是从他父亲的旧袍上剪下的。老猎户们流泪了,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英勇的将军,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旗,即便浸满鲜血,依然在夜风中挺直如钢。

    五、千古颂:山风长吟旌旗曲

    战后,云旗将军应百姓所求,在峰顶立下永久战旗。那是用二十匹红绢缝制的大旗,旗面绣着金色白虎,虎目以松脂混合朱砂点染,远远望去,仿佛随时会踏云而下。立旗之日,忽然有白鹰从天际飞来,绕旗三匝,衔走松枝上的血布条——山民们说,那是云旗父亲的英灵,来接儿子的忠魂归天。
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    云旗最终没有离开灵山。他卸甲归田,在峰下建了座“旗风寨”,教孩子们练剑、识旗,将兵法融入农作:春日播种如排兵,秋日收割似列阵。每当有暴雨侵袭,他便登上峰顶,轻抚战旗,风雨竟会自动转向;干旱时,战旗上的白虎纹会凝出水珠,滴入饮马池,化作甘霖。

    二十年后,云旗在古松下沉睡不起,临终前叮嘱:“若遇战乱,便升此旗,吾魂必归。”百姓们将他葬在峰顶,墓前立碑,却不刻一字,只雕了面迎风的战旗。不久后,战旗出现异象:每逢月圆,旗面便会浮现云旗骑马的身影,周围环绕着二十名背旗死士,仿佛在重复当年的胜利冲锋。

    六、旌旗永:云影峰痕照古今

    千年后的插旗峰,战旗早已化作历史的烟云,唯有峰顶的古松依然苍劲。树干上的“旌旗纹”清晰如昨,树下的饮马池四季不涸,池底沉着几片锈迹斑斑的甲片,据说是云旗将军的遗物。登山者行至“旗风台”,可见一块斜倚的巨石,表面凹凸不平,恰似被战刀劈砍过的痕迹——那是传说中云旗扛住礌石时留下的印记。

    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习俗:每年霜降,山民们会带着红绢来到峰顶,系在松枝上,模仿当年的战旗。孩童们唱着古老的歌谣:“插旗峰,旗不倒,白虎啸,贼寇逃。”声音掠过山谷,惊起的松涛声,总让人错觉是千年前的战旗在猎猎作响。

    最震撼的是雷雨天。闪电劈过峰顶时,战旗遗址处会浮现红色光影,形如将军骑马挥刀,周围二十道白影相随。曾有摄影师拍到这一幕,照片洗出后,竟见光影中的战旗上,“保境安民”四字清晰可辨——那是岁月无法磨灭的誓言。

    如今,插旗峰的护栏上挂满了游客的许愿旗,红的、黄的、蓝的,在风中飘荡,如同云旗将军当年的战旗方阵。当人们抚摸古松粗糙的树皮,望着远处层叠的峰峦,仿佛能看见那位身披猩红战袍的将军,正站在旗风台上,目光如炬,注视着他用生命守护的土地。战旗会朽,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,比如勇气,比如担当,比如刻在山峰骨血里的忠诚。

    喜欢大话灵山()大话灵山。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