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乐文小说网 www.7lwx.net,最快更新大话灵山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一、青虬降世:裂云破雾觅仙乡

    太古时期,东方七宿之青龙神君在九霄巡视,忽见下界信州地界腾起青白之气,如游龙摆尾,直透斗牛。他按下云头,但见七十二峰如莲瓣环绕,中央一峰恰似虬龙昂首,峰腰处垂挂数百条青石棱线,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正是“龙须倒挂接天泉”的异象。

    “好个潜龙之地!”青龙抚须而笑,龙鳞甲胄化作青衫,玉角幻作纶巾,足尖轻点峰巅,竟震落千年积雾。但见峰顶平台呈太极之形,中央卧着天然石龙,龙须处石缝渗出清泉,汇作五池,状如星斗——正是“五气朝元”的先天灵脉。他解下腰间的“太初龙珠”,埋入石龙口中,霎时清泉沸腾,化作甘霖洒向山涧。

    山民们初见峰顶青光,以为雷神降世,皆不敢近。直到某日暴雨成灾,山洪冲毁梯田,青龙踏水而来,龙尾轻摆间,竟将洪水引入暗河。“莫怕,随我寻水脉。”他指尖轻点岩石,青石棱线发出荧光,显出水纹走向,“此峰名龙须,便如神龙吐水,润及八荒。”

    二、松涛结庐:云深之处有人家

    青龙在峰腰寻得天然石洞,以法力开辟“潜龙居”,洞门以龙须草编织,晨露凝结成珠,悬于草尖如水晶帘幕。他从东海龙宫带来“定海神针竹”,栽在洞前,竹节间竟生长出珊瑚状的“水精苔”,遇旱则绿,逢涝转红,可预水情。每日卯时,他必在峰顶石龙前吐纳,只见青白二气从龙须石缝涌出,与他体内的青龙真气共鸣,渐至“人峰合一”之境。

    战国时期,灵山连旱三年,河床龟裂如蛛网。青龙踏云遍访村落,见老妇人抱着枯死的禾苗哭泣,便取下太初龙珠,在掌心化作水球:“将此珠埋入田心,三日内必有雨。”百姓依言而行,次日清晨,龙须峰的青石棱线竟流出清泉,顺着山势汇入梯田——原来是他以峰脉为渠,引动地下暗河。

    他在洞前设下“龙须讲坛”,白天教山民辨识“水精苔”“定海神针竹”,夜晚则讲授《龙首经》:“夫水者,地之血也,龙须者,峰之脉也,善护脉者,天必佑之。”孩童们围着他,听他讲东海龙宫的故事,却不知他袖口的龙鳞甲胄,正悄悄化作护田的“青龙鳞”,埋入每寸土地。

    三、旱魃祸世:翻江倒海护桑田

    秦昭襄王二十年,旱魃携“赤焰三妖”降临灵山,化作赤色巨龙,吸干龙须峰的五池灵泉。青龙怒睁龙眼,只见峰腰的龙须草纷纷枯黄,水精苔蜷缩成赤色——此乃千年未见的“离火劫”。他腾身而起,龙角上挑,竟将峰顶石龙唤醒,二龙相和,龙吟声响彻百里。

    “妖孽,敢断人间水脉!”青龙甩出“龙须水鞭”,鞭梢化作千万水箭,直射赤龙七寸。赤焰三妖趁机扑向村落,他急中生智,口吐“太初龙珠”,化作水幕笼罩全村,自己则以肉身挡住赤龙的火焰。龙鳞被烧得噼啪作响,鲜血滴在龙须石缝,竟催生出蓝色的“ren苔”,所过之处,枯禾复绿。

    此战持续七日,青龙的龙角被斩落一支,却换来灵山百日细雨。他将断角埋入峰巅,竟长成“龙须松”,针叶细长如须,可集雾成露。村正捧着新收的“龙涎稻”(用带血的清泉灌溉所生)前来,见他倚石而坐,龙尾已化作青石棱线,大惊失色。青龙却笑道:“龙身化峰,方得永生护民。”

    四、天诏压顶:金鳞甲士叩云关

    汉武帝元狩年间,青龙正在龙须讲坛教孩童辨认水脉,忽见正北方向云开九重,东海龙王亲率“四海巡海夜叉”踏浪而来,手中捧着玉帝金旨:“东方青龙神君,私动太初龙珠,乱改水脉,着即剥去神格,永镇北海眼!”

    山民们闻讯赶来,将龙须峰围得水泄不通。年逾八旬的老村正拄着龙须松制成的拐杖,颤声说道:“仙长护了我们三十年,若要拿他,就先让我们死在龙须水畔!”说着,带领众人跪下,以陶罐承接峰间清泉,高举过顶——罐中倒映的青龙虚影,竟与龙须峰的轮廓渐渐重合。

    青龙轻抚老村正的肩膀:“莫怕,龙本生于水,当死于水,唯愿此峰永作百姓的水脉枢。”他转身对东海龙王拱手:“容我与百姓作别,自会随你回天。”却在转身时,以龙语告知最聪慧的弟子水心:“子时三刻,取我埋在龙须松下的‘太初龙鳞’,嵌入峰巅石龙口中。”

    五、龙战于野:翻江倒海裂苍穹

    紫微天网降下时,青龙正在峰顶修补水脉。四海夜叉祭起“定海神针”,妄图将龙须峰沉入地底,却见峰腰的龙须草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