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乐文小说网 www.7lwx.net,最快更新庶女的权力逆袭最新章节!

    第233章 苏婉入书院:说服传统文人

    苏婉踩着青石板上的晨露迈进书院时,怀里那本蓝缎册子硌得肋骨生疼。

    藏书楼蜡油的气味仿佛还粘在袖口,她拢了拢披风,瞥见廊下悬着的「文渊阁」匾额沾着新鲜桐油,显然是连夜重新漆过的。

    &34;女子不得登讲经台!&34;灰白胡须的传统文人领袖拍在案几上的手背青筋暴起,惊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。

    他身后那幅《松鹤延年图》的绢帛裂了道细缝,露出底下被覆盖的前朝书法真迹。

    苏婉将掌心按在冰冷的青铜镇纸上,藏书楼残烛灼伤的皮肤传来刺痛。

    她清晰记得《山河志》里记载的南疆部落,那些用贝壳记载历史的民族,如今连语言都湮灭在瘴气林里。&34;三年前闽南水患,救活三万灾民的复式龙骨水车——&34;她解开蓝缎册子的丝绦,泛黄纸页在晨光里簌簌翻动,&34;原型出自前朝工部失传的《天工集要》,而这孤本,是泉州歌女从沉船残骸里打捞的。&34;

    年轻学子们交头接耳的声音突然沉寂。

    有人注意到她展开的图纸边缘,墨色批注旁晕染着深褐色的痕迹——那是百年前某位藏书者滴落的血迹。

    &34;放肆!&34;文人领袖的茶盏磕在青瓷托上,溅出的水渍在《礼运大同篇》拓片上洇开,&34;礼法纲常才是文化根基!&34;

    &34;礼法会变。&34;苏婉从袖中取出林恒给的漕运批文,朱红官印压着泛潮的宣纸,&34;就像这运河,前朝禁海时是祸根,如今圣上新政就成了命脉。&34;她指尖划过批文边缘的忍冬纹,金线在阳光下忽明忽暗,&34;各位可曾见过蜀地失传的八宝织锦?

    那纹样本该用二十八种丝线,现在只剩六种。&34;

    角落里传来竹简落地的脆响。

    书院老夫子弯腰拾起散开的《乐经》残卷,苍老的手指抚过缺失音律谱的空白处,抬头时眼底映着苏婉袖口的蜡痕:&34;上月老朽在洛阳收的北魏佛窟拓片,供养人名录里确有织锦匠的名字。&34;

    反对声浪里冒出个清亮嗓音:&34;若按姑娘所言,我们该如何保住正在消失的东西?&34;提问的少年攥着缺角的《九章算术》,指节还沾着昨夜挑灯验算的墨渍。

    苏婉将漕运批文覆在古卷缺失的页码上,朱批官印恰好补全了破损的印章:&34;开春琅琊王氏要办百工展,缺个整理历代纺织纹样的文书。&34;她摘下鬓边素银簪,尖头轻点着典籍中模糊的图腾,&34;这簪子上的缠枝纹,本是从西域传来的。&34;

    风穿过雕花窗棂,卷起满室陈年纸香。

    文人领袖盯着案几上重叠的古今文书,忽然发现那漕运批文的暗纹,竟与书院镇院之宝《河图洛书》的装裱纹路惊人相似。

    他拂袖欲去,却见三个坐在后排的年轻学子正将《礼经》压在底下,偷偷临摹苏婉带来的织锦图样。

    暮鼓响起时,苏婉系回蓝缎册子的丝绦。

    檐角最后一线天光掠过她发间,照亮那支银簪内壁极小的林氏族徽——昨夜蜡油掩盖的藏书楼印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